今天分享的是: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
报告共计:5页
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
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与丰富的渔业资源,海洋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就业方面意义重大。不过,传统渔业面临海洋环境碎片化、海水富营养化及近岸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,而深水大型网箱养殖凭借养殖容量大、抗风浪能力强等优势,成为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择。同时,在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风能资源丰富、可规模化开发等特点,成为沿海地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。
当前,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均面临向深远海发展的需求。海洋牧场向深远海推进,面临电力供应难、维护成本高的问题;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,则存在涉海面积大、建设维护成本高、输电损耗大等难题。二者融合发展,既能解决海洋牧场“用电难、用电贵”的问题,促进海上风电“即发即用”,提升能源消纳效率,又能借助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人工渔礁效应,增加鱼类栖息地,助力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升。
在发展现状方面,国内外已有不少实践案例。国外如荷兰、韩国、西班牙、比利时、德国等,早从2012年起就开展了风渔融合项目,涉及海藻、蚌类、鲈鱼、贻贝等养殖,并探索出多种养殖结构。国内,中广核新能源公司在福建平潭实施金属养殖网箱项目;明阳集团研发“明渔一号”智能装备,实现风电与渔业双重功能且具备智能化特点;“国能共享号”平台则是漂浮式风渔融合的典型项目。在设备融合上,众多研究者针对不同组合结构开展研究,如升降式网箱与钢管桩基础组合、养殖网箱与海上风电基础融合系统等,通过数值模拟、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,为融合系统的可靠性与优化提供支持。
展开剩余58%未来,二者融合发展有明确趋势。一方面是组合优化,筒型基础因施工噪音低、人工渔礁效应显著、结构适应性强等优势,有望与养殖网箱结合,实现一体化建造、运输和安装,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融合结构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的疲劳特性与强度,以保障可靠性。另一方面,行业发展方向清晰,我国深远海风电资源潜力大,风电机组与养殖网箱均会向大型化发展。目前融合项目多以海上风电为主、海洋牧场为辅,随着海洋牧场产业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升级,部分项目有望转变为以海洋牧场网箱养殖为主、海上风电供能为辅的格局,实现二者高效互补,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深远海风电降本增效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天天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